活力禮儀

禮儀日曆

我們的寶藏在哪裡?

Description

617 星期五

 

我們的寶藏在哪裡? 

 

致候辭

《列王紀下》這篇讀經,敘述那臨於阿哈布家族的懲罰,以及達味王室如何得以復興,以及隨之而來的以色列天主的宗教團體的復興。

佔據我們的心思,不斷縈繞在我們心頭的,是什麼事物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將表明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們的心在哪裡”。對許多道德高尚、具有獻身精神的基督徒而言,這樣的價值觀鮮為粗鄙的尋歡作樂、對物質財富與安慰的渴求,雖然這些也不總被徹底地排除在外。不過,那對權力、升職的野心,那控制他人、以我們自己的肖像和模樣而非天主的去塑造他人的傾向呢?那使我們成為世界核心的做法呢?我們去哪裡尋找“那唯一的要緊之事”呢?

 

集禱經

主天主,

祢是一切的根源和終向,

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是我們所做一切的目的。

我們今天向祢祈禱:

將我們拖離我們為自己打造的小天地,

使我們向祢和祢的國度打開自己。

願祢自己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珍珠,

願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成為那蚌殼,

使我們在其中找到那珍珠;

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列下11:1-49-1820

131 上主選擇了熙雍做祂的王宮。

6:19-23

那時,耶穌對群眾說:「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聚財寶,因為地上有蟲蛀銹蝕,也有賊來挖牆偷竊。卻應在天上為自己積聚財寶,那裡既沒有蟲蛀銹蝕,也沒有賊來挖牆偷竊。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眼睛就是身體的燈。你的眼睛若是單純,你全身就充滿光明。如果你眼睛有病,你全身就陷於黑暗。那麼,你裡面的亮光如果變成黑暗,那黑暗會是多麼黑暗啊!」

 

信友禱文

——請為那些尤其為錢財憂慮的人祈禱,願他們能學會關懷那些缺乏最基本必需品的人;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那些作了貪婪暴戾之受害者的人祈禱,願善良的人們能使其恢復對天主、對人的信心;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我們所有人祈禱,願我們能對天主心存感激,因為祂賜給了我們對祂、對祂的真愛與慈悲的信心;我們同聲祈禱。

 

獻禮經

主天主,

祢使我們聚集在聖子耶穌基督的桌邊。

感恩祭是我們重要、珍貴的寶藏。

願我們感激耶穌的臨在,

並願它常以耶穌近在身邊的深刻感受

使我們得以充實。

願我們向祂學會

臨在於彼此的生活之中;

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領聖體後經

主天主,

我們從耶穌的話語和臨在中認識到,

沒有什麼能比祢對我們的真愛、

比祢切願與我們同建的天國更為貴重。

請祢作我們的喜樂、我們的寶藏。

我們感謝祢找到了我們。

願我們在祢顯現自己的不同方式中,

在人們的美善裡,

並在我們信仰的寶藏裡,

常能不斷地找到祢;

我們藉著主耶穌基督感謝祢。

 

降福禮

    我們的祈禱和整個朝拜,是對天主和鄰人的一種服事,而非為自己服務,非為炫耀和誇示我們為天主和鄰人所做的事。這樣做,才是以心神和真理在朝拜。願天主降福你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撒羅滿在年老時,受妻妾勾引敬拜邪神,被天主嚴厲譴責,且預告了他王國的衰敗、分裂和滅亡。這和他年輕時以智慧聞名判若兩人。可見,一個人要一生保持睿智是多麼不易。耶穌今天在福音中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內在的亮光變成黑暗,那將是非常不幸的事情。為了避免陷入這種悲劇,單靠我們的善志是不夠的,還必須靠不斷的自我反省,及時鑒別並驅逐那些不經意間潛入我們內心深處的黑暗因素,例如:貪財,貪色,嫉妒,等等。最要緊的,是要懷著謙遜懇切的心,用耶穌教給我們的「天主經」向上主祈禱:「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

 

=====================

常年期第十一周星期五

2022 年 6 月 17 日

樹不吃其果

瑪竇福音 6:19-23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基本的經濟支援或物質財富,有可能活下去嗎?《創世記》中的創世故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教訓,讓我們反思。當天主創造了人類作為創造的高峰時,祂已經投入了五天的工作 — 可以說,天主做了功課 — 創造了人類需要的一切。天主創造了宇宙,把人帶入其中,並說 — 這都是你的!富裕的資源是天主的最初計畫。

但是,自私、貪婪和嫉妒的邪惡抓住了人類的心,分歧從人類故事一開始就浮現。亞當責備厄娃和厄娃責備蛇的故事,以後加音殺死他的弟弟亞伯爾的故事,都是人類自私、貪婪和嫉妒的故事。因此,貧窮不是天主的本意,而是人類創造了它,並且仍然在延續著它。

耶穌在今天的福音中邀請祂的門徒識別並珍惜在天主那裡找到的真正財富,而不是積累地上的財寶來滿足他們對世俗財富的貪慾。對於一個基督徒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問自:「我的財寶是什麼?」 我們能帶著到生命盡頭的唯一財寶,就是我們為了兄弟姐妹的好處而放棄的東西。 

「樹不吃其果」。是指]所有的生命,都是為了把自己奉獻給他人而存在。聖保祿引用了耶穌在《宗徒大事祿》中的話:「給予比接受更有福。」(宗20:35)。就像樹一樣 — 我們人類不是為了吃自己的果實,而是奉獻給他人作食物。就像水果如果沒有人撿起來就會腐爛一樣,如果我們不將它們用於為他人服務,我們的恩賜就會變質。                                                                     

分享的意願並不取決於資源的豐富程度,而是取決於心靈的慷慨。「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要理解耶穌對我們的要求,必須要有新的眼光: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6:19-21),不要把天主和財寶一起服侍(6:24),不要為生命憂慮吃喝(6:25-34)。對許多耶穌的門徒來說,這些要求很難理解和實踐。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說:「你的眼睛若是有病....」。任何用這種有病的眼睛看生命的人,都生活在悲傷和黑暗中。治療這種病的藥是轉化,是態度的改變。

 

樹不吃其果 - Youtube

 

BibleClaret

香港

跟着我們

Copyright © Bibleclare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