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和希望的話語
費爾南多‧阿梅利尼神父 Fr Fernando Armellini
的釋義 英文;西班牙文及繁體字幕 (選擇字幕)
* Original voice in Italian, with Subtitles in English, Spanish & Cantonese
Videos subtitled and Voice Over in the same languages are also available.
大家復活節快樂!
今天禮儀爲我們安排的福音片段給人的感覺是,它與我們正在慶祝的復活節慶期不合調。背景是在最後的晚餐中,猶達斯離開將主交給司祭長的時刻。我們本以爲是復活的主對門徒的另一次顯現,但我們却被帶到了最後晚餐的屋內。爲什麽呢?因爲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有一段很長的講話,聖史若望以五節的篇幅爲我們記錄了這段話。這段話很重要,因爲這是老師最後的話語,是最神聖的。因此,我們將帶著情感,帶著惶恐去走近它。
舊約中所有的偉大人物都在臨死前發表過演講。他們回憶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提出建議,做出許諾,給予祝福。我們就是這樣記住了梅瑟、撒慕爾、達味、雅各伯——他臨死前把他所有的孩子叫到床邊,給予每個人祝福。耶穌像舊約中的偉大人物一樣行事。他知道自己只剩下幾個小時的生命,覺得有必要說出他的遺願、遺囑。這份遺囑是在逾越時刻宣讀的,因爲遺囑是在所愛的人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之後打開的。
現在,讓我們帶著情感和惶恐來讀這段經文,因爲耶穌在離開我們之前,想把他所有的愛的故事,即爲他人獻出的整個生命的故事,擺在我們眼前。猶達斯出去以後,耶穌就說:「現在人子受到了光榮,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榮。天主既然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榮,天主也要在自己內使人子得到光榮,並且立時就要光榮他。」
我們聽到「光榮」這個動詞重複了5次。這似乎重複太多了。然後,這似乎不是談論「受光榮」和「光榮」的最佳時機。這似乎是一個不合時宜的動詞,因爲耶穌正處于他生命中的一個戲劇性時刻。這不是光榮的時刻。讓我們看看耶穌在什麽情况下,將他所處的這個時刻作爲光榮的時機。猶達斯已經離開了,似乎是被黑暗吞沒了。聖史若望指出,猶達斯出來時,「正是黑夜」。猶達斯讓自己被世界的黑暗所籠罩。他沒有讓自己被主的光,即新世界的光所籠罩。耶穌的提議對他而言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很危險;因爲他認爲耶穌是顛覆社會、政治、宗教秩序的人。
耶穌所宣揚的天主,不是辣彼們所宣揚的天主,一位正義的天主。耶穌不喜歡這樣的天主。他宣揚的是一個服務者,而不是一個統治者。這使猶達斯的所有信念都瓦解了。甚至連耶穌也無法改變他的心,無法讓他參與到新世界中。對于我們所愛的人的背叛,我們會有怎樣的反應?我們曾努力使此人改變,這改變原可拯救他。
耶穌覺得這一刻是自己工作的失敗;他沒有成功將猶達斯納入他的計劃。而且,不僅是猶達斯,其他門徒也不太相信,無法决心爲主獻出自己的生命。讓我們想一想,面對那顆堅硬的心,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信念,甚至連耶穌都無法改變,我們的反應會是什麽?當我們所愛的猶達斯離開的那一刻,我們會有怎樣的反應?他離開不是爲了做自己的事,而是把主送入死地。
很可能我們會有憤怒的反應,詛咒那個新世界計劃的反對者,那個心裏裝著邪惡的人。耶穌身上沒有表現出這些特點,也就是我們會有的反應特點。他對猶達斯的背叛沒有任何怨恨的影子,只有巨大的痛苦,因不能衝破他門徒的心。
這是所有去愛的人所感受到的經驗,他們希望對方幸福,並將其引向生命,但那人却做出了死亡的選擇。對那些愛他/她的人來說,痛苦是巨大的。這正是發生在父母身上的事情,他們盡一切可能讓兒女在生命中做出好的選擇,但却看到他們(兒女)在黑夜離開。耶穌經歷了巨大的痛苦,但沒有怨恨,沒有惱怒,沒有反對猶達斯的話。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耶穌給了門徒們新誡命。我們所預期的也許是嚴厲的、忿恨的話語,但在那一刻,從耶穌的口中,最美的愛的話語出來了。這是他的遺囑,他能給出這樣的遺囑,因爲他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他對愛的實踐是完美的。這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即時的訊息,因爲如果我們致力于建立一個更公正、更友愛的世界,我們就會發現耶穌所發現的東西。
數以千計的人因爲利益或無知而反對。我們會發現,一些組織和機構向年輕人,向新一代,提議錯誤的生活模式。他們推崇道德淪喪、享樂主義,使信仰、家庭、婚姻忠誠、寬恕等最神聖的價值觀受到嘲諷。該怎麽辦?我們受誘去詛咒這些人、這些機構,因爲這是一種現代迫害。
主邀請我們像他那樣反應。這些是最能展現愛的時機:愛那些作惡的人,愛那些反對我們價值觀的人。我們必須像耶穌愛猶達斯一樣愛他們。現在,我之前提到的動詞「受光榮」出現了。離耶穌被抓和他的死刑判决只剩下幾個小時了。對我們這些希臘思想的繼承者來說,「光榮」是對我們成功的慶祝。當每個人都爲我們鼓掌時,我們就得到了光榮。當我們成名時,我們會有顯赫的地位,我們會很高興……這是我們的光榮。
耶穌曾受誘要像這個世界的偉人一樣光榮。邪魔已經向他建議過……但爲此他必須朝拜邪魔。「你將成爲一個光榮的人,但需要聽從我的建議,接受我的建議……因此,你不應該有顧忌,必要時壓榨最弱的人,必要時撒謊……這樣你將成爲一個偉大的人物,因爲這個世界的偉人都是聽從我的建議而到達高位的……」這是邪魔的信息。
耶穌沒有追隨這種光榮,因爲這不是「光榮」,這是「虛榮」。在天主的故事裏,即那有關存留的故事裏,它就消失了。當聖經談及「光榮」時,它不是指高于他人的名望。這是「虛榮」,隨風而來,隨風而去。任何人都無法奪走的「光榮」,即聖經中真正的光榮,是天主所看重的。
「光榮」在希伯來語中的名稱是「kavod」,意思是分量。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存在有「分量」,讓我們的話有分量,要誠實。依照聖經,「光榮」不是指稻草的生命,而是指有分量的穀物種子的生命,它能存留,長出生命。這就是爲什麽耶穌說:對我而言,這是光榮的時刻。「光榮的時刻」是什麽意思?是指他能顯示天主的真面容的時刻;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爲了顯示天主的真面容。而現在,耶穌有一個獨特的機會,可以達到最大的光榮,可以最大程度地顯示天主的面容,天主是愛,且只是愛。這個機會就出現在猶達斯背叛他的時刻。
天父不希望聖子死,但却把他交到人的手中,他們不得不攻擊他,因爲他們不是受來自天主的愛所驅動,而是受邪魔的驅動,它向人建議這個世界的光榮,要想得到它,你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這種情况,不是出于天主的意願,而是人造成的。在這種情况下,耶穌被安排進了天父的計劃,並選擇在這個時刻顯示祂所有的愛,因爲最大的愛就是獻出生命。
天父並不想讓耶穌死,但由于人們犯了這個罪,通過人們的這個罪,天主的愛得到了最大的體現。因此,天主的面容得到了最大的體現。在這一刻,耶穌說:你們可以拋弃我,侮辱我,打我,討厭我,甚至殺害我,但你們無法讓我放弃無條件的愛,因爲這是我作爲天主的完美圖像的身份體現。這「光榮」的彰顯,清除了我們所發明的天主的醜陋面容;我們尋求的是我們所發明的面容,我們愛那面容,不喜歡耶穌所呈現的這位天主。耶穌來否認這張天主面容——一個正義的天主,如果你不服從祂,如果你冒犯了祂,祂就會懲罰你。不!
這樣的天主面容,在耶穌獻出生命的光榮時刻,被明確地清除了。人所犯的錯誤,即魔化了天主的圖像,受到了譴責。這圖像使我們在想要相似祂時患病、不開心。讓我們聽一聽耶穌留給我們的遺産:
「孩子們!我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不多了;……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孩子們!我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不多了。」耶穌稱他的門徒,也稱我們爲「孩子們」。它的希臘詞是一個親切的簡稱,叫「teknía」——「孩子們」。門徒們不是耶穌的孩子,他們是耶穌的兄弟,但在此刻耶穌的遺囑中,他稱他們爲「孩子們」。兒子必須再現父親的面容,在這個時刻,耶穌要求他們:將我再現于這個世界上;以你的臉向所有人呈現這人的提議。他還指出我們如何能與他相似,以便向每一個人呈現他這個人。他給他們留下了遺囑。
耶穌留給我們的遺産是什麽呢?不是財産,因爲我沒有這些財産。耶穌說,他甚至沒有一塊石頭可以枕。他沒有家,也沒有財産。我們本以爲耶穌會給他們留下創造奇迹的能力,用魔杖解决世界的問題的能力。耶穌沒有留下這種能力……或者更好的是,他留下了行奇迹的能力,宣講他聖言的能力,因爲誰遵循他的話語,誰相信他的話語,就會經歷世界和人心的巨大轉變。那麽,他留下的遺産是什麽?「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
耶穌留下了一條命令。不是一個建議或提議,而是一條命令。這個詞在我們聽來並不好,因爲它聽起來像是强迫,然後,那些不服從的人會受到懲罰。不,沒有這回事。這條命令不像舊約的十誡那樣有明文規定。這條愛的命令來自內在,因爲耶穌給這個受造物,即人,帶來一個新身份,由祂所賜予的神聖生命而生,這生命是永恒的生命,不是爲未來而準備的,不是應許好人在其生理生命結束時賜予他們的。不是!這永恒的生命,在今天,就已贈給所有人。這生命成了一條「命令」,一個來自內在的需要,要像已經贈出自己生命的天父一樣去愛。
這是一條「新」命令。「新」不是因爲我們在舊約中也發現了幾乎相同的表述:「愛你的鄰人如己」,這是《肋未紀》中說的。這是舊約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而且,一些异教的智者也提倡愛鄰人。
我們記得Seneca、Epithet、孔子……所有這些偉人都在這條新命令之前。爲什麽它是新的?新的並不相反于古老的。古老的東西很美,時間越久,它的價值越大。「古老的」並不等于「舊的」,「舊的」是要丟弃的。《肋未紀》中所說的:「愛你的鄰人如己」,我們也可以在古時偉人的智慧中找到。這不是舊物質……它們是古老的東西,古老的東西必須被保留,因爲它有很大的價值,但它不是最終的。
當你感覺到這個「新」字時,喜樂與希望即刻被喚醒。古老的智慧很好,你不必把它丟弃,它被當作珍寶保存下來,但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智慧。我們的愛不是像人愛自己一樣。給我們的尺度是另一種。它是來自于我們的新身份,即作爲天主的兒女。
因此,這條內在的命令引導我們像耶穌一樣去愛。這種愛是純粹的、絕美的、不可超越的。這條命令不會變舊,因爲它是天主的生命。數百或數百萬年可以過去,但這條命令永遠是新的。它永遠不會被戰勝。永遠不會有一條更好的命令。不可能超越這種愛。它是無條件的愛,甚至愛敵人。你不可能超越這個地平綫。永遠不會有另一個「新」。「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
耶穌所提出的是什麽樣的愛?它是一種不受制于他人反應的愛,他人的反應有可能不是愛,而是仇恨、剝削、壓迫。耶穌的愛不允許有條件;它是完全自由的。這就是基督徒、門徒必須在世上見證的愛。這愛見證了耶穌借著聖神在世界的臨在,見證了他所帶來的神聖生命的臨在。然後,耶穌說:「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耶穌只留下了一個獨特的標記給門徒團體。不是我們的祈禱,不是我們的敬禮……不是,是愛。
這是每個基督徒的聖召,它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蒙召去愛。我們發現,我們必須踐行這種愛的特定環境是不同的;「像耶穌一樣去愛」,這個基督徒的聖召是獨一無二的。
祝各位復活節快樂,並過好新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