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和希望的話語
費爾南多‧阿梅利尼神父 Fr Fernando Armellini
的釋義
英文;西班牙文及繁體字幕 (選擇字幕)
* Original voice in Italian, with Subtitles in English, Spanish & Cantonese
Videos subtitled and Voice Over in the same languages are also available.
大家主日好。 只在若望福音中描述的治愈胎生的瞎子被安排在帳篷節。這是最重要的節日。 被稱爲:「卓越的節日」。在秋天慶祝,標志著收成和農季的結束。所以,我們可以 明白全體人民的喜樂,他們收集一年辛苦的勞動果實。這節日持續七天,節日的中心 是黑落德聖殿,你們可以在背景中看到。 也請注意從聖殿下坡到低處城市的路,史羅亞水池就在那裏。那是一個非常大 的池子,有 4000 平方米。在這個池子裏的水來自 Gihon 泉,在背景中有標注。在 Hezekiah 王的時代,涌出的水通過一個雕刻的岩石隧道被導入池中。(我們在公元前 702 年)。 開鑿這岩石隧道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這隧道有 530 米長,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 工。從 Gihon 泉涌出的水流入史羅亞水池。池子的名字來自「shilua」,即來自動詞 「shalaj」,意思是「送」。福音作者想讓我們圍繞這動詞「送」來反省:「送出的 水」,若望將要說:從天上來的水,當然指基督;我們後來會看到這個。 這個節日的兩大特徵是: 第一是水的禮儀。每天早晨大司祭帶著一個金罐沿著我已經指出的下坡路,去 史羅亞池裏打水。史羅亞池的水被認爲是潔淨的,因爲它來自泉水。在慶祝中,衆人 在喜樂的歌聲中陪伴著大司祭,肋未人吹號、打鼓,彈奏古箏。在打完水之後,大司 祭和所有人回到聖殿並把這水倒在祭臺上。 這儀式有什麽意義呢?是祈求上主降下秋雨。這爲播種很重要。在第七天,這 儀式甚至更隆重,因爲在倒水之前,大司祭繞著祭台走七次。 我們爲什麽關心這水的禮儀呢?耶穌爲什麽參加這個節日,祂做了什麽?就是 在這樣的背景下,祂大聲說自己是活水的泉源。祂大聲喊說:「凡口渴的都到我這裏 來喝水吧。」祂告訴撒瑪黎雅婦人「她將永遠不再口渴。」你們從池裏打的水是物質 的水,但另一種水才真正給與生命;是祂從天上帶來的聖神,神聖的生命。 耶穌說我們的水不能解渴因爲那是我們在水源所尋找的水,在乾枯的井邊所尋 找的水。我們想要尋找來實現我們的生命的物質的井,最後會枯乾。耶穌說活水的真 正源頭「是我」。正好就在帳篷節的水的禮儀的背景下。 還有第二個因素非常重要,需要銘記在心,這是爲了讓我們能明白福音。是關 于光明的節日。耶路撒冷完全被火炬照亮,其中的四個火炬非常大,在婦女們的庭院 (在聖殿裏)。男人們用點燃的火炬在聖殿的廣場跳舞。然後,他們去拜訪病人,那 些哀痛的人。需要把節日的喜樂帶給他們。 也是在這帳篷節的背景下,當耶穌大聲說祂是世界的光之時,光明節産生了。 「凡跟隨我的絕不在黑暗中行走,却要有生命的光。我就是世界的光。」 治愈這胎生的瞎子就是在這背景下叙述的。耶穌治愈了很多瞎子,但福音作者 所記述的這個瞎子得治愈的方法,成爲了一個我們都被邀請去走的從黑暗到光明的通 道。 我認爲沒有其他動詞能像「看見」一樣,使我們繼續用它來隱喻。因而,我們 說:「打開你的眼睛,並看到你被騙了......你將要買一個破房子......打開你的眼 睛......你沒看到他們在騙你嗎?」我們也會說:一個悲觀的人,「他看什麽都是黑色 的」。一個小氣鬼看到的只有錢。我們還會說:「一個人看得遠」。 動詞「看見」是比喻性的,必須謹記這一點,爲明白耶穌在帳篷節所找到的, 並將其帶向光明的瞎子所走的道路。這恰恰就代表了從黑暗到光明,即基督之光,這 條路。所以,治愈這瞎子代表什麽呢?讓我們在聽福音之前儘量澄清。 瞎子是我們生來就有的狀况的圖像。瞎眼是我們的生理本性,它生于黑暗。人 沒有崇高的東西可依靠,只有低的東西。這讓我們被激情、渴望所左右,使我們轉向 世物,並確信我們已經圓滿實現了我們的存在。我們在黑暗中行走。 我們活得不像人,如果我們遵循我們與生俱來的生理傾向。我們需要打開我們 的眼睛去看我們的生命,看到我們到底是誰,我們正在這個世界上做什麽,我們要去 哪裏。如果我們不打開我們的眼睛,我們將像任何其它受造物一樣,滿足于自然提供 給我們的。我們不仰望使我們之所以爲人的天命。 所以,需要受光照,以知道我們的天命是什麽。有時我們聽到人們說「信仰是 盲目的。」Schopenhauer 說:「你要麽思考,要麽相信。」不是的!你不能不思考就 相信。通過思考找到選擇的合理性。當我們的思考得以滿足時,我們蒙召做一個選 擇。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生命放在給我們的提議上,但這提議永遠不能拒絕合理,否 則,就不是信仰,是非理性的。仍存在迷信和輕信。 基督徒的信仰是一種「看見」,打開眼睛看得遠,爲了不混淆魔鬼和實相,不 混淆魔鬼和你應真正重視的東西。耶穌來就是爲帶來這光。從一開始,匝凱就宣告: 「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應受贊美(他說),從上面升起的太陽光照我們,光照那些生 活在黑暗和死亡陰影之地的人。」若望在福音開頭說:「光在黑暗中照耀;照耀每人 的真光正在來到世界。」耶穌是來光照世界黑暗的光。 我們是胎生的瞎子。這是這個治愈所有的比喻意,就如聖若望告訴我們的。 讓我們聽聽這個故事如何開始: 耶穌前行時,看見了一個生來瞎眼的人。他的門徒就問祂說:「辣彼,誰犯了 罪?是他,還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來瞎眼呢?」耶穌答覆說:「也不是他犯了罪, 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爲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顯揚出來。趁著白天,我們應做派 遣我來者的工作;黑夜來到,就沒有人能工作了。當我在世界上的時候,我是世界的 光。」耶穌說了這話以後,便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沬和了些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 上,對他說:「去,到史羅亞水池裏洗洗吧!」──史羅亞解說「被派遣的」──瞎 子去了,洗了,回來就看見了。 耶穌在聖殿內看到一個胎生的瞎子。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一個人。他代 表生來就是瞎子的人類。不是瞎子去尋求治愈,而是耶穌主動上前。這個瞎眼的人從 未有光的經驗,而且無法相信有另一種生活方式。 當一個母親悲嘆:我的兒子爲什麽只對周六晚上和他的朋友慶祝的聚會感興趣 呢?他想不到準備主日的禮儀、準備聆聽福音將是多麽美。這是因爲他還沒有打開他 的眼睛;他想像不到在衆人所做之外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看不見的人適從于別人, 就像小羊一樣。 羊的眼睛不好,因此它們彼此跟隨......要意識到一個人在生命中的選擇,需要 有人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知道我們走在哪裏。我們的天命是什麽?門徒問祂: 「是誰犯了罪,使他生來就瞎眼呢?」耶穌不想聽人講論罪,因爲他是胎生的瞎子。 在那時,認爲人生病是因爲他(她)被天主懲罰,是正常的...甚至今天,也有 人這麽想。耶穌不想聽到人們談論這些事。不幸是一個事件,從來都不是來自天主的 懲罰。痛和天主沒有任何關係。 現在,我們試著去理解聖若望給這個「瞎眼」所賦予的比喻意。如果他生來就 是瞎眼的人,這不是他的錯,也不是他的父母的錯。這是我們生來就有的狀况。生在 這種狀况下不是罪。這是人的狀况。 所以,談論「原罪」是完全不合適的。生來就這樣不是錯。耶穌不想聽到罪。 我們生在這種狀况下,我們需要某個人,即天主,來打開我們的眼睛。因此耶穌說: 只要我還在世上,我就是世界的光。 現在的事實是:耶穌說了這話以後,便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沬和了些泥,我重 複一遍:祂用唾沬和了些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上。耶穌的舉動讓我們有點難爲 情......這是什麽意思呢?首先,唾沬。在那時,唾沬是呼吸的聚集。耶穌正在做什 麽? 我們在聖經中已經看見過這種「和地上的塵土」的做法......是在天主造人時做 的。祂的呼吸給予那由泥土所造的人生命。現在耶穌的舉動很清楚。我們面對的是 「天主創造」這一舉動的重複。耶穌讓這個人看到人的實相,他也是被造的,就像我 們一樣,從塵土中,因爲耶穌也是由氫、氧、碳、氮、和其他微量元素組成的,就像 我們一樣,但却有聖神,即祂帶給世界的神聖的生命 所以,耶穌做什麽?祂拿了「祂」的肉體,即祂這個人,一個降生成人的真 人,即是將塵土與聖神和在一起,抹在瞎子的眼睛上,開了他的眼睛。 比喻義很清楚:如果一個人眼前沒有一個真人、成功的人,即既是物質的,也 是充滿聖神的人的圖像,這人就看不見,他或她不是完整的、真正的人。打開瞎子眼 睛的是耶穌放在他眼睛上的泥土。 我們必須謹記這一點,如果我們想要在我們的生命中打開眼睛。祂是新人。耶 穌告訴這個瞎眼的人:「去,到史羅亞水池裏洗洗吧!」福音作者提醒我們「史羅 亞」的意思是「被派遣」。其實,「史羅亞」的意思不是「被派遣」。「被派遣」是 「shalúa」,但福音作者感興趣的是「調和」:如果我們想要打開我們的眼睛,我們需 要去「被派遣的」那一位的水那裏。所以,瞎子被要求去做一件事:他必須去水那 裏,然後打開他的眼睛。 「去取水」是被派遣的那位的標記,接受聖神的禮物。所以,需要爲這水做一 個選擇。現在,耶穌退出了場景,而那胎生的瞎子去了「史羅亞池」。耶穌不在的時 候,眼睛被打開的人開始行走,而且必須面對那些眼睛還沒有被打開的人。 讓我們聽聽這個瞎子和那些以前認識他的人的第一次對話: 于是,鄰居和那些素來曾見他討飯的人,就說:「這不是那曾坐著討飯的人 麽?」有的說:「就是這人,」有的說:「不,是另一個很相似他的人。」那人却 說:「就是我。」他們問他說:「你的眼睛究竟是怎樣開的呢?」他答覆說:「名叫 耶穌的那個人,和了些泥,抹在我的眼上,給我說:你往史羅亞去洗洗吧;我去了, 洗了,就看見了。」他們又問他說:「那個人在哪裏?」他說:「我不知道。」 被耶穌光照的人已不再被認出來了。和他在一起多年的鄰居感到奇怪,說: 「是他嗎?或不是他?」這人以前坐著討飯。即靜止的,要依靠別人,人們帶他去哪 裏他就去哪裏。現在不是這樣了。現在,他是决定的人,現在他是自由的,他知道他 想去哪裏,他知道他想要什麽。他是一個新人。以前他被無法控制的激情所控制,現 在他受聖神驅動。 所以,他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如果他以前冒犯過人,如果他很粗魯、傲慢, 如果他只想錢,如果他認爲自己是聰明的,現在他是溫柔的、樂于助人的、關心他人 的、誠實的。所以,人們問他:你怎麽會和以前瞎眼的時候如此不同?他們問他:你 發生了什麽事?瞎子從他所選的路,開始了他的故事,從黑暗到光明。「我找到了那 個叫耶穌的人,祂和了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能看到這個偉大的人,真人;我到史羅亞 池去洗。」 「被派遣者」的水。是聖神改變了去水裏洗的人的生命。經過洗禮的人,出來 是一個新人。瞎子說:「我從水裏出來便看見了,我的眼睛開了。」我們要注意,瞎 子沒有跟著那些仍是瞎眼的人......向他們宣講,並試圖讓他們皈依......沒有。他遇到 的人是別人,他們的生命與先前問他你發生了什麽事的人的生命完全不同。你現在如 何看待生命、死亡、疾病、性、會出現的問題?你對政治的看法和別人不同......你發 生了什麽事? 讓我們試著問自己:有人問你問題了嗎?比如:現在你和以前的想法不一樣 了...怎麽會有這樣的改變?你爲什麽會改變對世界的看法?瞎子講述了他全部的故 事。 現在,他們擔心,因爲他們再也聽不到、看不到他們以前所聽到的、看到的。 這些人做了什麽?讓我們聽聽這些人做了什麽: 他們便將先前瞎眼的人,領到法利塞人那裏。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那天,正是 安息日。于是,法利塞人又詰問他怎樣看見了。那人就向他們說:「他把泥放在我的 眼上,我洗了,就看見了。」法利塞人中有的說:「這人不是從天主來的,因爲他不 遵守安息日。」有的却說:「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奇迹?」他們中間便發生了紛 爭。于是,他們又問瞎子說:「對于那開了你眼睛的人,你說什麽呢?」瞎子說: 「他是一位先知。」 現在,我們不再繼續從耶穌治愈身體疾病的角度來讀這段福音。我們要把它當 作是那些人允許耶穌打開他們的眼睛看到福音從黑暗走到光明的比喻。 比如,不是很多年前,我們同意一場「正義的戰爭」;有人用福音打開了自己 的眼睛並問自己說:這真的和基督的訊息般配嗎?另一個例子:這世界的正義。即你 們可以買、賣、囤積你想要的,只要遵守國家法律,施捨一些......但有人用天主的聖 言、用福音打開了自己的眼睛,說:你們不能這麽做,因爲世物都是天主的,我們不 是主人,我們必須妥善管理不屬於我們的東西,並和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 有人能爲福音打開眼睛,而有的人則不能。比如,本著良心的反對。另一個例 子:天主的面容。直到幾年前, 很多人認爲天主是正義的天主(有人今天仍然在宣 講);就像祂給人誡命,如果有人挑戰祂的權威祂就生氣。直到有人打開他們的眼睛 看到福音,看到基督,(其他人還沒有看到),他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天主面 容。天主的面容是愛,只是愛,天主憎恨邪惡,但愛罪人。 那些還沒有打開眼睛的人發生了什麽?有些事今天也發生了......法利塞人到 了,並譴責這人和別人不同。甚至更糟糕,說他不遵循傳統,因爲他不守安息日。所 以,他不可能是天主的人,因爲他遠離了一貫的作風,他違背了傳統。我們要小心, 法利塞人......那個時代的人已經死了,但他們代表那些受偏見和盲信囚禁的囚犯,不 想讓他們的眼睛爲福音而開。 不是指遵循所有四處流傳的破碎觀念,但當有福音想要打開你的眼睛時,讓福 音打開你的眼睛。這些法利塞人是「事情總是這樣做」的監護人......「總是這樣做 的,這些是規範,總是這樣宣講的。」 但如果福音告訴你們一下不同的事,讓福音打開你的眼睛。現在,法利塞人開 始審問這個瞎子。他們問:你發生了什麽。他告訴了他們,最後,他們問他:那開了 你眼睛的是個什麽人?他們沒有提祂的名字......他們從未提耶穌。「這人......」他回 答:他是一位先知。在他回答祂是誰的問題之前,他說:我不知道。「那個人」...... 只是一個人。 現在,他進一步發現了納匝肋人耶穌的身份。「他是一位先知。」他往前邁了 一步。但權威人士想要保護傳統,把那瞎子的父母叫來。 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審問: 可是,猶太人不肯相信他先是瞎子而後看見了,等到叫了複明者的父母來,問 他們說:「這是你們的兒子麽?你們說他生來就瞎麽?怎麽他現在竟看見了呢?」他 的父母答覆說:「我們知道這是我們的兒子,也生來就瞎。如今他究竟怎麽看見了, 我們却不知道;或者誰開了他的眼睛,我們也不知道。你們問他吧!他已經成年,會 說自己的事了。」他的父母因爲害怕猶太人,才這樣說,因爲猶太人早已議定:誰若 承認耶穌是默西亞,就必被逐出會堂。爲此,他的父母說:他已經成年,你們問他 吧! 這一次,是猶太人對瞎子進行審問。這些猶太人是誰呢?在若望福音中,他們 不是以色列人,他們代表那些反對基督和福音的人。他們是宗教領袖。而瞎子的父母 則代表那些向孩子灌輸傳統價值觀的人。 我們知道,父母的責任是按照以色列人民的傳統來教育孩子。如果這個兒子真 的找到了基督,那麽他就發現了新的價值觀,而拒絕那些由這個世界的標準所灌輸的 價值觀。我再重申一遍,我們把這段經文當作比喻來讀,它比喻從黑暗到福音所帶來 的光明的過程。他們問他的父母:「這是你們的兒子麽?你們說他生來就瞎麽?」也 就是說,他們問他的父母,以確定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是個瞎子。他們回答說:「我們 知道這是我們的兒子,也生來就瞎。」 是另一個人給了他視力。他的父母並沒有進入新的現實:「誰開了他的眼睛, 我們也不知道。」是基督開了他的眼睛。耶穌對尼苛德摩說:「由肉生的屬於肉,由 神生的屬於神。」這個人的生理部分來自這個世界,但這個人的個性來自天主給他的 恩寵,是新生命。 父母看著孩子成長,覺得自己對孩子的失明負有責任。這就像過去所講的有關 「原罪」的教義。耶穌不希望聽到談論罪。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我們生來就瞎眼。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狀况,但現在有了新的光,它不是來自世界,而是來自天上。「如 今他究竟怎麽看見了,我們却不知道。」 我們的兒子現在能看見,不是靠我們。他們害怕他的痊愈,害怕生命的新視 野......他們害怕,是因爲這意味著他們也必須改變他們的視角、觀點。也就是說,他 們灌輸給他的東西應該被捨弃,因爲現在有新的發現。 讓我們試著再具體一點。如果孩子開了眼,或者是他們允許福音開自己的眼, 那麽這就意味著重新與那些不成功的孩子聯結在一起......不是因爲他們沒有能力,或 者不知道如何使用他們的天賦和能力......相反,這意味著他們不會使用從天主那裏得 到的恩寵來使自己富裕,去支配統治他人,去顯耀自己,而是低頭爲他人服務。這不 是來自于肉性,而是來自于福音對眼睛的開啓。父母很害怕,因爲宗教領袖威脅說要 把他們從會堂裏趕出去。 也就是說,要把他們排除在一直以來的傳統的團體之外。被趕出會堂有巨大的 風險,這是一種社會的孤立,毫無安全感。他們會失去繼承的權利。這就是耶穌對他 的門徒所說的:「如果你們讓福音開你們的眼,那麽請考慮你們會面臨的所有風險; 你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生命和世界。」 現在,宗教權威最後一次嘗試把這個生來就瞎的人拉回來,讓他重新按照傳統 的標準來思考。從他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被開了眼的人的所有特徵。 讓我們來聽聽: 于是法利塞人再把那先前瞎眼的人叫過來,向他說:「歸光榮于天主吧!我們 知道這人是個罪人。」那人回答說:「他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 我曾是個瞎子,現在我却看見了。」他們又問他說:「他給你作了什麽?怎樣開了你 的眼睛?」他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了你們,你們不聽;爲什麽又願意聽呢?莫非你 們也願意做他的門徒麽?」他們辱駡他說:「你去做他的門徒好了!我們是梅瑟的門 徒。我們知道:天主曾給梅瑟說過話;至于這人,我們不知道他是從哪裏來的。」那 人回答說:「這真奇怪!你們不知道他是從哪裏來的,他却開了我的眼睛。我們都曉 得天主不俯聽罪人,只俯聽那恭敬天主,並承行他旨意的人。自古以來從未聽說:有 人開了生來就是瞎子的眼睛。這人若不是由天主來的,他什麽也不能作。」他們却向 他說:「你整個生于罪惡中,竟來教訓我們?」便把他趕出去了。 在他們對這個瞎子所做的審問中,我們又看到了法利塞人。我們在之前的審問 中就已經看到了他們,我們可以看到,最後他們有了分歧。現在,我們發現他們又重 新聯合起來了。當要維護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特權時,那些擁有權勢的 人總是重新聯合在一起。在這個群體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最狂熱者,最保守的神學傳 統的捍衛者。 他們是那些對福音之光最感到不安的人。他們開始審問時,表現得如知情人 士: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你必須相信我們......你不必思考......你必須與我們的 教導相一致。現在,你必須歸光榮于天主。「歸光榮于天主」,意思是與我們的立場 一致。但是,相反,「歸光榮于天主」的意思是,與你所領受的新光的行爲相一致。 我們從現在開始將聽到,這個人的回答是一個自由人的回答,因爲現在這個人 「看見了」。「那人回答說:『他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我曾是 個瞎子,現在我却看見了』......我很高興能看見。」 但法利塞人試圖以某種方式將他歸類。「他們又問他:他怎樣開了你的眼 睛?」爲什麽他們要他再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麽?原因是他們想得出結論:耶穌違反了 安息日,因此,他是個罪人......你必須遠離他。現在,這個瞎眼的人已是一個完全自 由的人,所以他用了諷刺的方式來回答,這非常危險,因爲他們會用暴力威脅他,會 將他趕出去。他是怎麽回答的?他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了你們,你們不相信我;爲什 麽還要再聽一遍呢?我不會再告訴你們,因爲我知道你們想引導我講什麽。 現在,他以諷刺的口吻問他們:「莫非你們也願意做他的門徒麽?」現在很明 顯,法利塞人大發雷霆,辱駡他。「你去做他(這人)的門徒好了!」他們不提耶穌 的名字......而是說「他」,「這人」......我們知道......「我們是梅瑟的門徒。我們知 道:天主曾給梅瑟說過話;至于這人,我們不知道他是從哪裏來的。」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有權勢、有權威的人的恐懼,他們害怕人們在基督與 其福音之新光的光照下質疑他們的信條。讓我們注意,因爲法利塞人已經死了,但 「法利塞人」是一個仍然存在于世上的教派,耶穌非常擔心它會在他的團體中存續下 去。 我們害怕福音會質疑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和做法。讓我們質疑一切我們認爲理 所當然的東西,因爲,如果這些信條和這些選擇的基礎是堅實的,那麽它們將保有它 們的可信度;但如果相反,它們是不堅實的,那麽它們虛假的面紗就會在福音的光照 下被揭開。必須實事求是,而不是讓事實適應我們自己的信條。 那個瞎子的回答——他繼續以諷刺的口吻回答:「這真奇怪!你們不知道他是 從哪裏來的,他却開了我的眼睛。」而且,他繼續使用法利塞人自己的宗教論據: 「我們都曉得天主不俯聽罪人,只俯聽那恭敬天主,並承行他旨意的人。自古以來從 未聽說:有人開了生來就是瞎子的眼睛。這人若不是由天主來的,他什麽也不能 作。」 他們回答他說,用侮辱的口吻:「你整個生于罪惡中,竟來教訓我們?」「如 果你是瞎子,那是因爲你是個罪人......相反,我們看得見。」他們認爲自己看得見, 但實際上他們是瞎子。很快,我們就會感受到耶穌所宣布的判决,真正的判决。 此時,他們把他趕出去了。他被趕出了這個機構。我們可以看到,受基督光照 的人,從黑暗中走出來的人,即從大衆思維中走出來的人,從人們對跟隨福音之光的 人的想法、說法和做法中走出來的人,有哪些特徵。第一個特徵:開始說「我不知 道」。他重複地說「我不知道」。 他們問他:治好你的那個人在哪裏?他們是他的鄰居,却不再認識他。他回答 說:「我不知道。」然後,當宗教權威告訴他「我們知道他是個罪人」之時,他回答 說「我不知道」。還有,不久之後,當耶穌找到他時,當耶穌去尋找並找到他時,祂 問他是否相信人子......他回答說:我不知道......主,是誰?他讓自己被引導,他不爲 自己辯護......總是接受真理。他不懼怕真理,因爲真理來自天主。 這是第一個特徵。因此,是從認識到自己不知道,並願意接受光開始。 第二個特徵:意識到自己的新身份:當被問及是否真的是他本人時,他說「是 我」。「是我」,我是一個新人,我很高興成爲一個新人。 第三個特徵:他是一個能够提出自己的信念的自由人。他不向任何人出賣自己 的腦袋。這並不是說一個人有權威、有聲望......不是。真理是首要的,當這個人領受 新光之時,他(她)就自由了。 第四個特徵:與權威的關係。他尊重權威,不去冒犯,但也不將其神化。福音 是首要的,基督是第一位的,我們必須十分注意,不要把任何權威當作偶像,無論是 政治權威還是宗教權威。 第五個特徵: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敢于用諷刺的方式來回應。他感覺很好,因 此他不害怕對抗,如果他被挑釁,他就會展現出他所有的自由,他沒有什麽需要捍衛 的,他沒有捍衛聲望、優勢或特權的立場......沒有。他是一個自由的人。他不會被那 些濫用權力、侮辱、威脅並最終訴諸暴力的人嚇倒。他不會放弃真理,即使那些真理 會讓那些高高在上的,習慣于他人的贊同、掌聲、青睞、恭維的人很不舒服、難以接 受......他不會放弃。 讓自己的眼睛爲福音而開的人,有這種自由。最後,他是一個抵制壓迫且不害 怕的人。他甚至願意放弃暴力,也不願意放弃那使他喜樂的光,因爲他覺得自己是真 正的、完整的人。 現在,耶穌再次出現在舞臺上。耶穌在把這個瞎子送到史羅亞水池後,就消失 了。祂陪伴著這個人走向光明,但祂並不在場。祂讓他面對所有的問題,所有的困 難,現在,耶穌去找他,並找到了他。 讓我們來聽聽: 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了,後來遇見了他,就給他說:「你信人子麽?」那 人便回答說:「主,是誰,好使我去信他呢?」耶穌對他說:「你已看見他了,和你 講話的就是!」他遂說道:「主,我信。」遂俯伏朝拜了耶穌。耶穌遂說:「我是爲 了判別,才到這世界上來,叫那些看不見的,看得見;叫那些看得見的,反而成爲瞎 子。」有些和他在一起的法利塞人,一聽了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是瞎子麽?」 耶穌回答說:「你們如果是瞎子,就沒有罪了;但你們如今說:我們看得見,你們的 罪惡便存留下了。」 我們已經伴著這個人走過了他的靈性道路;他讓「受派遣的那位」開了自己的 眼:即耶穌,受天父派遣。我們想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這個人發現了光,獲得了自 由和喜樂。他沒有遇到同情他的人,而是遇到了反對他的人。 答案就在聖史若望所寫的福音書的開頭,在耶穌對尼苛德摩所說的話中。耶穌 說:「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却愛黑暗甚于光明,因爲他們的行爲是邪惡的。」這很 奇怪,但這是所發生的事情。 新人,真正的人,讓人討厭,不被那些想要延續舊人王國的人所接受,舊人被 激情所引導,被自己的利益所引導,被利用他人的邏輯所引導,被「做自己想做的 事,做自己喜歡的事」的邏輯所引導。新人令人厭煩。讓我們記住,當比拉多在正午 時分將耶穌帶到人們面前時,他說:「看,這個人!」他們無法忍受。他們告訴他: 除掉,把他除掉。他們不想看到這個「人」,因爲這個新人使那些想延續舊人的人陷 入危機。 現在發生了什麽?獲治愈的瞎子被趕出了這個機構。福音中說:耶穌聽說他們 把他趕出去了,就去尋找他。耶穌在故事的開頭出現,然後不再出現,而在故事的結 尾又出現了。祂之前沒有干預。祂讓這個瞎子自己處理困難和衝突。 被光照的人無需主的人身臨在。繼續做新人的力量,來自于他所領受的光。耶 穌找到了他,祂假裝剛遇見他,說:「你信人子麽?」「人子」是希伯來語的表達, 就是「人」的意思。「你信人麽......那個使你看見的人,當我把我的泥抹在你的眼上 之時?」他回答說:「主,是誰,好使我去信他呢?」耶穌對他說:「你已看見他 了,和你講話的就是!」這就是成功的人。「主,我信」的意思是:我接受你進入我 的生命。 「信」是一種愛的選擇。我把我的生命與你給我的提議聯結在一起。這是這個 人對他所聽到和看到的話語表示相信的宣告。天主子的啓示,祂邀請他在他的生命中 接受祂,並考慮耶穌所說的:當這個新人出現在舊人面前時,他與人子,即成功的 人,也就是納匝肋人耶穌,有相同的命運。他們若迫害我,也會迫害你。當你效仿這 個成功的人時,你也將受到迫害。 那個瞎子的回答是:「主,我信。」現在,我們有了耶穌所宣布的判决。不是 一個定罪的判决,而是一個救贖的判决。也就是說,祂讓你明白,你應該注意你所做 的選擇。有些和他在一起的法利塞人,一聽了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是瞎子 麽?」 在耶穌與這個被治愈的、被光照的人交談之時,法利塞人的再次出現是極不可 能的。耶穌所對的法利塞人就是我們。耶穌的回答是對我們說的。我們必須問耶穌: 我們也是瞎子嗎?讓我們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爲當時的法利塞人確信自己能看見,但 實際上他們是瞎子。耶穌說,瞎眼不是錯,但說自己能看見,這就成了罪。生來瞎眼 不是我們的錯;這不是罪,但當光來的時候拒絕它,這就是罪。罪,意味著放弃在我 們身上活出真人,即真正的人,放弃成爲天主的子女。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
大家主日好。 只在若望福音中描述的治愈胎生的瞎子被安排在帳篷節。這是最重要的節日。 被稱爲:「卓越的節日」。在秋天慶祝,標志著收成和農季的結束。所以,我們可以 明白全體人民的喜樂,他們收集一年辛苦的勞動果實。這節日持續七天,節日的中心 是黑落德聖殿,你們可以在背景中看到。 也請注意從聖殿下坡到低處城市的路,史羅亞水池就在那裏。那是一個非常大 的池子,有 4000 平方米。在這個池子裏的水來自 Gihon 泉,在背景中有標注。在 Hezekiah 王的時代,涌出的水通過一個雕刻的岩石隧道被導入池中。(我們在公元前 702 年)。 開鑿這岩石隧道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這隧道有 530 米長,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 工。從 Gihon 泉涌出的水流入史羅亞水池。池子的名字來自「shilua」,即來自動詞 「shalaj」,意思是「送」。福音作者想讓我們圍繞這動詞「送」來反省:「送出的 水」,若望將要說:從天上來的水,當然指基督;我們後來會看到這個。 這個節日的兩大特徵是: 第一是水的禮儀。每天早晨大司祭帶著一個金罐沿著我已經指出的下坡路,去 史羅亞池裏打水。史羅亞池的水被認爲是潔淨的,因爲它來自泉水。在慶祝中,衆人 在喜樂的歌聲中陪伴著大司祭,肋未人吹號、打鼓,彈奏古箏。在打完水之後,大司 祭和所有人回到聖殿並把這水倒在祭臺上。 這儀式有什麽意義呢?是祈求上主降下秋雨。這爲播種很重要。在第七天,這 儀式甚至更隆重,因爲在倒水之前,大司祭繞著祭台走七次。 我們爲什麽關心這水的禮儀呢?耶穌爲什麽參加這個節日,祂做了什麽?就是 在這樣的背景下,祂大聲說自己是活水的泉源。祂大聲喊說:「凡口渴的都到我這裏 來喝水吧。」祂告訴撒瑪黎雅婦人「她將永遠不再口渴。」你們從池裏打的水是物質 的水,但另一種水才真正給與生命;是祂從天上帶來的聖神,神聖的生命。 耶穌說我們的水不能解渴因爲那是我們在水源所尋找的水,在乾枯的井邊所尋 找的水。我們想要尋找來實現我們的生命的物質的井,最後會枯乾。耶穌說活水的真 正源頭「是我」。正好就在帳篷節的水的禮儀的背景下。 還有第二個因素非常重要,需要銘記在心,這是爲了讓我們能明白福音。是關 于光明的節日。耶路撒冷完全被火炬照亮,其中的四個火炬非常大,在婦女們的庭院 (在聖殿裏)。男人們用點燃的火炬在聖殿的廣場跳舞。然後,他們去拜訪病人,那 些哀痛的人。需要把節日的喜樂帶給他們。 也是在這帳篷節的背景下,當耶穌大聲說祂是世界的光之時,光明節産生了。 「凡跟隨我的絕不在黑暗中行走,却要有生命的光。我就是世界的光。」 治愈這胎生的瞎子就是在這背景下叙述的。耶穌治愈了很多瞎子,但福音作者 所記述的這個瞎子得治愈的方法,成爲了一個我們都被邀請去走的從黑暗到光明的通 道。 我認爲沒有其他動詞能像「看見」一樣,使我們繼續用它來隱喻。因而,我們 說:「打開你的眼睛,並看到你被騙了......你將要買一個破房子......打開你的眼 睛......你沒看到他們在騙你嗎?」我們也會說:一個悲觀的人,「他看什麽都是黑色 的」。一個小氣鬼看到的只有錢。我們還會說:「一個人看得遠」。 動詞「看見」是比喻性的,必須謹記這一點,爲明白耶穌在帳篷節所找到的, 並將其帶向光明的瞎子所走的道路。這恰恰就代表了從黑暗到光明,即基督之光,這 條路。所以,治愈這瞎子代表什麽呢?讓我們在聽福音之前儘量澄清。 瞎子是我們生來就有的狀况的圖像。瞎眼是我們的生理本性,它生于黑暗。人 沒有崇高的東西可依靠,只有低的東西。這讓我們被激情、渴望所左右,使我們轉向 世物,並確信我們已經圓滿實現了我們的存在。我們在黑暗中行走。 我們活得不像人,如果我們遵循我們與生俱來的生理傾向。我們需要打開我們 的眼睛去看我們的生命,看到我們到底是誰,我們正在這個世界上做什麽,我們要去 哪裏。如果我們不打開我們的眼睛,我們將像任何其它受造物一樣,滿足于自然提供 給我們的。我們不仰望使我們之所以爲人的天命。 所以,需要受光照,以知道我們的天命是什麽。有時我們聽到人們說「信仰是 盲目的。」Schopenhauer 說:「你要麽思考,要麽相信。」不是的!你不能不思考就 相信。通過思考找到選擇的合理性。當我們的思考得以滿足時,我們蒙召做一個選 擇。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生命放在給我們的提議上,但這提議永遠不能拒絕合理,否 則,就不是信仰,是非理性的。仍存在迷信和輕信。 基督徒的信仰是一種「看見」,打開眼睛看得遠,爲了不混淆魔鬼和實相,不 混淆魔鬼和你應真正重視的東西。耶穌來就是爲帶來這光。從一開始,匝凱就宣告: 「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應受贊美(他說),從上面升起的太陽光照我們,光照那些生 活在黑暗和死亡陰影之地的人。」若望在福音開頭說:「光在黑暗中照耀;照耀每人 的真光正在來到世界。」耶穌是來光照世界黑暗的光。 我們是胎生的瞎子。這是這個治愈所有的比喻意,就如聖若望告訴我們的。 讓我們聽聽這個故事如何開始: 耶穌前行時,看見了一個生來瞎眼的人。他的門徒就問祂說:「辣彼,誰犯了 罪?是他,還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來瞎眼呢?」耶穌答覆說:「也不是他犯了罪, 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爲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顯揚出來。趁著白天,我們應做派 遣我來者的工作;黑夜來到,就沒有人能工作了。當我在世界上的時候,我是世界的 光。」耶穌說了這話以後,便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沬和了些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 上,對他說:「去,到史羅亞水池裏洗洗吧!」──史羅亞解說「被派遣的」──瞎 子去了,洗了,回來就看見了。 耶穌在聖殿內看到一個胎生的瞎子。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一個人。他代 表生來就是瞎子的人類。不是瞎子去尋求治愈,而是耶穌主動上前。這個瞎眼的人從 未有光的經驗,而且無法相信有另一種生活方式。 當一個母親悲嘆:我的兒子爲什麽只對周六晚上和他的朋友慶祝的聚會感興趣 呢?他想不到準備主日的禮儀、準備聆聽福音將是多麽美。這是因爲他還沒有打開他 的眼睛;他想像不到在衆人所做之外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看不見的人適從于別人, 就像小羊一樣。 羊的眼睛不好,因此它們彼此跟隨......要意識到一個人在生命中的選擇,需要 有人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知道我們走在哪裏。我們的天命是什麽?門徒問祂: 「是誰犯了罪,使他生來就瞎眼呢?」耶穌不想聽人講論罪,因爲他是胎生的瞎子。 在那時,認爲人生病是因爲他(她)被天主懲罰,是正常的...甚至今天,也有 人這麽想。耶穌不想聽到人們談論這些事。不幸是一個事件,從來都不是來自天主的 懲罰。痛和天主沒有任何關係。 現在,我們試著去理解聖若望給這個「瞎眼」所賦予的比喻意。如果他生來就 是瞎眼的人,這不是他的錯,也不是他的父母的錯。這是我們生來就有的狀况。生在 這種狀况下不是罪。這是人的狀况。 所以,談論「原罪」是完全不合適的。生來就這樣不是錯。耶穌不想聽到罪。 我們生在這種狀况下,我們需要某個人,即天主,來打開我們的眼睛。因此耶穌說: 只要我還在世上,我就是世界的光。 現在的事實是:耶穌說了這話以後,便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沬和了些泥,我重 複一遍:祂用唾沬和了些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上。耶穌的舉動讓我們有點難爲 情......這是什麽意思呢?首先,唾沬。在那時,唾沬是呼吸的聚集。耶穌正在做什 麽? 我們在聖經中已經看見過這種「和地上的塵土」的做法......是在天主造人時做 的。祂的呼吸給予那由泥土所造的人生命。現在耶穌的舉動很清楚。我們面對的是 「天主創造」這一舉動的重複。耶穌讓這個人看到人的實相,他也是被造的,就像我 們一樣,從塵土中,因爲耶穌也是由氫、氧、碳、氮、和其他微量元素組成的,就像 我們一樣,但却有聖神,即祂帶給世界的神聖的生命 所以,耶穌做什麽?祂拿了「祂」的肉體,即祂這個人,一個降生成人的真 人,即是將塵土與聖神和在一起,抹在瞎子的眼睛上,開了他的眼睛。 比喻義很清楚:如果一個人眼前沒有一個真人、成功的人,即既是物質的,也 是充滿聖神的人的圖像,這人就看不見,他或她不是完整的、真正的人。打開瞎子眼 睛的是耶穌放在他眼睛上的泥土。 我們必須謹記這一點,如果我們想要在我們的生命中打開眼睛。祂是新人。耶 穌告訴這個瞎眼的人:「去,到史羅亞水池裏洗洗吧!」福音作者提醒我們「史羅 亞」的意思是「被派遣」。其實,「史羅亞」的意思不是「被派遣」。「被派遣」是 「shalúa」,但福音作者感興趣的是「調和」:如果我們想要打開我們的眼睛,我們需 要去「被派遣的」那一位的水那裏。所以,瞎子被要求去做一件事:他必須去水那 裏,然後打開他的眼睛。 「去取水」是被派遣的那位的標記,接受聖神的禮物。所以,需要爲這水做一 個選擇。現在,耶穌退出了場景,而那胎生的瞎子去了「史羅亞池」。耶穌不在的時 候,眼睛被打開的人開始行走,而且必須面對那些眼睛還沒有被打開的人。 讓我們聽聽這個瞎子和那些以前認識他的人的第一次對話: 于是,鄰居和那些素來曾見他討飯的人,就說:「這不是那曾坐著討飯的人 麽?」有的說:「就是這人,」有的說:「不,是另一個很相似他的人。」那人却 說:「就是我。」他們問他說:「你的眼睛究竟是怎樣開的呢?」他答覆說:「名叫 耶穌的那個人,和了些泥,抹在我的眼上,給我說:你往史羅亞去洗洗吧;我去了, 洗了,就看見了。」他們又問他說:「那個人在哪裏?」他說:「我不知道。」 被耶穌光照的人已不再被認出來了。和他在一起多年的鄰居感到奇怪,說: 「是他嗎?或不是他?」這人以前坐著討飯。即靜止的,要依靠別人,人們帶他去哪 裏他就去哪裏。現在不是這樣了。現在,他是决定的人,現在他是自由的,他知道他 想去哪裏,他知道他想要什麽。他是一個新人。以前他被無法控制的激情所控制,現 在他受聖神驅動。 所以,他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如果他以前冒犯過人,如果他很粗魯、傲慢, 如果他只想錢,如果他認爲自己是聰明的,現在他是溫柔的、樂于助人的、關心他人 的、誠實的。所以,人們問他:你怎麽會和以前瞎眼的時候如此不同?他們問他:你 發生了什麽事?瞎子從他所選的路,開始了他的故事,從黑暗到光明。「我找到了那 個叫耶穌的人,祂和了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能看到這個偉大的人,真人;我到史羅亞 池去洗。」 「被派遣者」的水。是聖神改變了去水裏洗的人的生命。經過洗禮的人,出來 是一個新人。瞎子說:「我從水裏出來便看見了,我的眼睛開了。」我們要注意,瞎 子沒有跟著那些仍是瞎眼的人......向他們宣講,並試圖讓他們皈依......沒有。他遇到 的人是別人,他們的生命與先前問他你發生了什麽事的人的生命完全不同。你現在如 何看待生命、死亡、疾病、性、會出現的問題?你對政治的看法和別人不同......你發 生了什麽事? 讓我們試著問自己:有人問你問題了嗎?比如:現在你和以前的想法不一樣 了...怎麽會有這樣的改變?你爲什麽會改變對世界的看法?瞎子講述了他全部的故 事。 現在,他們擔心,因爲他們再也聽不到、看不到他們以前所聽到的、看到的。 這些人做了什麽?讓我們聽聽這些人做了什麽: 他們便將先前瞎眼的人,領到法利塞人那裏。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那天,正是 安息日。于是,法利塞人又詰問他怎樣看見了。那人就向他們說:「他把泥放在我的 眼上,我洗了,就看見了。」法利塞人中有的說:「這人不是從天主來的,因爲他不 遵守安息日。」有的却說:「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奇迹?」他們中間便發生了紛 爭。于是,他們又問瞎子說:「對于那開了你眼睛的人,你說什麽呢?」瞎子說: 「他是一位先知。」 現在,我們不再繼續從耶穌治愈身體疾病的角度來讀這段福音。我們要把它當 作是那些人允許耶穌打開他們的眼睛看到福音從黑暗走到光明的比喻。 比如,不是很多年前,我們同意一場「正義的戰爭」;有人用福音打開了自己 的眼睛並問自己說:這真的和基督的訊息般配嗎?另一個例子:這世界的正義。即你 們可以買、賣、囤積你想要的,只要遵守國家法律,施捨一些......但有人用天主的聖 言、用福音打開了自己的眼睛,說:你們不能這麽做,因爲世物都是天主的,我們不 是主人,我們必須妥善管理不屬於我們的東西,並和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 有人能爲福音打開眼睛,而有的人則不能。比如,本著良心的反對。另一個例 子:天主的面容。直到幾年前, 很多人認爲天主是正義的天主(有人今天仍然在宣 講);就像祂給人誡命,如果有人挑戰祂的權威祂就生氣。直到有人打開他們的眼睛 看到福音,看到基督,(其他人還沒有看到),他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天主面 容。天主的面容是愛,只是愛,天主憎恨邪惡,但愛罪人。 那些還沒有打開眼睛的人發生了什麽?有些事今天也發生了......法利塞人到 了,並譴責這人和別人不同。甚至更糟糕,說他不遵循傳統,因爲他不守安息日。所 以,他不可能是天主的人,因爲他遠離了一貫的作風,他違背了傳統。我們要小心, 法利塞人......那個時代的人已經死了,但他們代表那些受偏見和盲信囚禁的囚犯,不 想讓他們的眼睛爲福音而開。 不是指遵循所有四處流傳的破碎觀念,但當有福音想要打開你的眼睛時,讓福 音打開你的眼睛。這些法利塞人是「事情總是這樣做」的監護人......「總是這樣做 的,這些是規範,總是這樣宣講的。」 但如果福音告訴你們一下不同的事,讓福音打開你的眼睛。現在,法利塞人開 始審問這個瞎子。他們問:你發生了什麽。他告訴了他們,最後,他們問他:那開了 你眼睛的是個什麽人?他們沒有提祂的名字......他們從未提耶穌。「這人......」他回 答:他是一位先知。在他回答祂是誰的問題之前,他說:我不知道。「那個人」...... 只是一個人。 現在,他進一步發現了納匝肋人耶穌的身份。「他是一位先知。」他往前邁了 一步。但權威人士想要保護傳統,把那瞎子的父母叫來。 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審問: 可是,猶太人不肯相信他先是瞎子而後看見了,等到叫了複明者的父母來,問 他們說:「這是你們的兒子麽?你們說他生來就瞎麽?怎麽他現在竟看見了呢?」他 的父母答覆說:「我們知道這是我們的兒子,也生來就瞎。如今他究竟怎麽看見了, 我們却不知道;或者誰開了他的眼睛,我們也不知道。你們問他吧!他已經成年,會 說自己的事了。」他的父母因爲害怕猶太人,才這樣說,因爲猶太人早已議定:誰若 承認耶穌是默西亞,就必被逐出會堂。爲此,他的父母說:他已經成年,你們問他 吧! 這一次,是猶太人對瞎子進行審問。這些猶太人是誰呢?在若望福音中,他們 不是以色列人,他們代表那些反對基督和福音的人。他們是宗教領袖。而瞎子的父母 則代表那些向孩子灌輸傳統價值觀的人。 我們知道,父母的責任是按照以色列人民的傳統來教育孩子。如果這個兒子真 的找到了基督,那麽他就發現了新的價值觀,而拒絕那些由這個世界的標準所灌輸的 價值觀。我再重申一遍,我們把這段經文當作比喻來讀,它比喻從黑暗到福音所帶來 的光明的過程。他們問他的父母:「這是你們的兒子麽?你們說他生來就瞎麽?」也 就是說,他們問他的父母,以確定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是個瞎子。他們回答說:「我們 知道這是我們的兒子,也生來就瞎。」 是另一個人給了他視力。他的父母並沒有進入新的現實:「誰開了他的眼睛, 我們也不知道。」是基督開了他的眼睛。耶穌對尼苛德摩說:「由肉生的屬於肉,由 神生的屬於神。」這個人的生理部分來自這個世界,但這個人的個性來自天主給他的 恩寵,是新生命。 父母看著孩子成長,覺得自己對孩子的失明負有責任。這就像過去所講的有關 「原罪」的教義。耶穌不希望聽到談論罪。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我們生來就瞎眼。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狀况,但現在有了新的光,它不是來自世界,而是來自天上。「如 今他究竟怎麽看見了,我們却不知道。」 我們的兒子現在能看見,不是靠我們。他們害怕他的痊愈,害怕生命的新視 野......他們害怕,是因爲這意味著他們也必須改變他們的視角、觀點。也就是說,他 們灌輸給他的東西應該被捨弃,因爲現在有新的發現。 讓我們試著再具體一點。如果孩子開了眼,或者是他們允許福音開自己的眼, 那麽這就意味著重新與那些不成功的孩子聯結在一起......不是因爲他們沒有能力,或 者不知道如何使用他們的天賦和能力......相反,這意味著他們不會使用從天主那裏得 到的恩寵來使自己富裕,去支配統治他人,去顯耀自己,而是低頭爲他人服務。這不 是來自于肉性,而是來自于福音對眼睛的開啓。父母很害怕,因爲宗教領袖威脅說要 把他們從會堂裏趕出去。 也就是說,要把他們排除在一直以來的傳統的團體之外。被趕出會堂有巨大的 風險,這是一種社會的孤立,毫無安全感。他們會失去繼承的權利。這就是耶穌對他 的門徒所說的:「如果你們讓福音開你們的眼,那麽請考慮你們會面臨的所有風險; 你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生命和世界。」 現在,宗教權威最後一次嘗試把這個生來就瞎的人拉回來,讓他重新按照傳統 的標準來思考。從他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被開了眼的人的所有特徵。 讓我們來聽聽: 于是法利塞人再把那先前瞎眼的人叫過來,向他說:「歸光榮于天主吧!我們 知道這人是個罪人。」那人回答說:「他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 我曾是個瞎子,現在我却看見了。」他們又問他說:「他給你作了什麽?怎樣開了你 的眼睛?」他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了你們,你們不聽;爲什麽又願意聽呢?莫非你 們也願意做他的門徒麽?」他們辱駡他說:「你去做他的門徒好了!我們是梅瑟的門 徒。我們知道:天主曾給梅瑟說過話;至于這人,我們不知道他是從哪裏來的。」那 人回答說:「這真奇怪!你們不知道他是從哪裏來的,他却開了我的眼睛。我們都曉 得天主不俯聽罪人,只俯聽那恭敬天主,並承行他旨意的人。自古以來從未聽說:有 人開了生來就是瞎子的眼睛。這人若不是由天主來的,他什麽也不能作。」他們却向 他說:「你整個生于罪惡中,竟來教訓我們?」便把他趕出去了。 在他們對這個瞎子所做的審問中,我們又看到了法利塞人。我們在之前的審問 中就已經看到了他們,我們可以看到,最後他們有了分歧。現在,我們發現他們又重 新聯合起來了。當要維護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特權時,那些擁有權勢的 人總是重新聯合在一起。在這個群體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最狂熱者,最保守的神學傳 統的捍衛者。 他們是那些對福音之光最感到不安的人。他們開始審問時,表現得如知情人 士: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你必須相信我們......你不必思考......你必須與我們的 教導相一致。現在,你必須歸光榮于天主。「歸光榮于天主」,意思是與我們的立場 一致。但是,相反,「歸光榮于天主」的意思是,與你所領受的新光的行爲相一致。 我們從現在開始將聽到,這個人的回答是一個自由人的回答,因爲現在這個人 「看見了」。「那人回答說:『他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我曾是 個瞎子,現在我却看見了』......我很高興能看見。」 但法利塞人試圖以某種方式將他歸類。「他們又問他:他怎樣開了你的眼 睛?」爲什麽他們要他再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麽?原因是他們想得出結論:耶穌違反了 安息日,因此,他是個罪人......你必須遠離他。現在,這個瞎眼的人已是一個完全自 由的人,所以他用了諷刺的方式來回答,這非常危險,因爲他們會用暴力威脅他,會 將他趕出去。他是怎麽回答的?他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了你們,你們不相信我;爲什 麽還要再聽一遍呢?我不會再告訴你們,因爲我知道你們想引導我講什麽。 現在,他以諷刺的口吻問他們:「莫非你們也願意做他的門徒麽?」現在很明 顯,法利塞人大發雷霆,辱駡他。「你去做他(這人)的門徒好了!」他們不提耶穌 的名字......而是說「他」,「這人」......我們知道......「我們是梅瑟的門徒。我們知 道:天主曾給梅瑟說過話;至于這人,我們不知道他是從哪裏來的。」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有權勢、有權威的人的恐懼,他們害怕人們在基督與 其福音之新光的光照下質疑他們的信條。讓我們注意,因爲法利塞人已經死了,但 「法利塞人」是一個仍然存在于世上的教派,耶穌非常擔心它會在他的團體中存續下 去。 我們害怕福音會質疑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和做法。讓我們質疑一切我們認爲理 所當然的東西,因爲,如果這些信條和這些選擇的基礎是堅實的,那麽它們將保有它 們的可信度;但如果相反,它們是不堅實的,那麽它們虛假的面紗就會在福音的光照 下被揭開。必須實事求是,而不是讓事實適應我們自己的信條。 那個瞎子的回答——他繼續以諷刺的口吻回答:「這真奇怪!你們不知道他是 從哪裏來的,他却開了我的眼睛。」而且,他繼續使用法利塞人自己的宗教論據: 「我們都曉得天主不俯聽罪人,只俯聽那恭敬天主,並承行他旨意的人。自古以來從 未聽說:有人開了生來就是瞎子的眼睛。這人若不是由天主來的,他什麽也不能 作。」 他們回答他說,用侮辱的口吻:「你整個生于罪惡中,竟來教訓我們?」「如 果你是瞎子,那是因爲你是個罪人......相反,我們看得見。」他們認爲自己看得見, 但實際上他們是瞎子。很快,我們就會感受到耶穌所宣布的判决,真正的判决。 此時,他們把他趕出去了。他被趕出了這個機構。我們可以看到,受基督光照 的人,從黑暗中走出來的人,即從大衆思維中走出來的人,從人們對跟隨福音之光的 人的想法、說法和做法中走出來的人,有哪些特徵。第一個特徵:開始說「我不知 道」。他重複地說「我不知道」。 他們問他:治好你的那個人在哪裏?他們是他的鄰居,却不再認識他。他回答 說:「我不知道。」然後,當宗教權威告訴他「我們知道他是個罪人」之時,他回答 說「我不知道」。還有,不久之後,當耶穌找到他時,當耶穌去尋找並找到他時,祂 問他是否相信人子......他回答說:我不知道......主,是誰?他讓自己被引導,他不爲 自己辯護......總是接受真理。他不懼怕真理,因爲真理來自天主。 這是第一個特徵。因此,是從認識到自己不知道,並願意接受光開始。 第二個特徵:意識到自己的新身份:當被問及是否真的是他本人時,他說「是 我」。「是我」,我是一個新人,我很高興成爲一個新人。 第三個特徵:他是一個能够提出自己的信念的自由人。他不向任何人出賣自己 的腦袋。這並不是說一個人有權威、有聲望......不是。真理是首要的,當這個人領受 新光之時,他(她)就自由了。 第四個特徵:與權威的關係。他尊重權威,不去冒犯,但也不將其神化。福音 是首要的,基督是第一位的,我們必須十分注意,不要把任何權威當作偶像,無論是 政治權威還是宗教權威。 第五個特徵: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敢于用諷刺的方式來回應。他感覺很好,因 此他不害怕對抗,如果他被挑釁,他就會展現出他所有的自由,他沒有什麽需要捍衛 的,他沒有捍衛聲望、優勢或特權的立場......沒有。他是一個自由的人。他不會被那 些濫用權力、侮辱、威脅並最終訴諸暴力的人嚇倒。他不會放弃真理,即使那些真理 會讓那些高高在上的,習慣于他人的贊同、掌聲、青睞、恭維的人很不舒服、難以接 受......他不會放弃。 讓自己的眼睛爲福音而開的人,有這種自由。最後,他是一個抵制壓迫且不害 怕的人。他甚至願意放弃暴力,也不願意放弃那使他喜樂的光,因爲他覺得自己是真 正的、完整的人。 現在,耶穌再次出現在舞臺上。耶穌在把這個瞎子送到史羅亞水池後,就消失 了。祂陪伴著這個人走向光明,但祂並不在場。祂讓他面對所有的問題,所有的困 難,現在,耶穌去找他,並找到了他。 讓我們來聽聽: 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了,後來遇見了他,就給他說:「你信人子麽?」那 人便回答說:「主,是誰,好使我去信他呢?」耶穌對他說:「你已看見他了,和你 講話的就是!」他遂說道:「主,我信。」遂俯伏朝拜了耶穌。耶穌遂說:「我是爲 了判別,才到這世界上來,叫那些看不見的,看得見;叫那些看得見的,反而成爲瞎 子。」有些和他在一起的法利塞人,一聽了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是瞎子麽?」 耶穌回答說:「你們如果是瞎子,就沒有罪了;但你們如今說:我們看得見,你們的 罪惡便存留下了。」 我們已經伴著這個人走過了他的靈性道路;他讓「受派遣的那位」開了自己的 眼:即耶穌,受天父派遣。我們想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這個人發現了光,獲得了自 由和喜樂。他沒有遇到同情他的人,而是遇到了反對他的人。 答案就在聖史若望所寫的福音書的開頭,在耶穌對尼苛德摩所說的話中。耶穌 說:「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却愛黑暗甚于光明,因爲他們的行爲是邪惡的。」這很 奇怪,但這是所發生的事情。 新人,真正的人,讓人討厭,不被那些想要延續舊人王國的人所接受,舊人被 激情所引導,被自己的利益所引導,被利用他人的邏輯所引導,被「做自己想做的 事,做自己喜歡的事」的邏輯所引導。新人令人厭煩。讓我們記住,當比拉多在正午 時分將耶穌帶到人們面前時,他說:「看,這個人!」他們無法忍受。他們告訴他: 除掉,把他除掉。他們不想看到這個「人」,因爲這個新人使那些想延續舊人的人陷 入危機。 現在發生了什麽?獲治愈的瞎子被趕出了這個機構。福音中說:耶穌聽說他們 把他趕出去了,就去尋找他。耶穌在故事的開頭出現,然後不再出現,而在故事的結 尾又出現了。祂之前沒有干預。祂讓這個瞎子自己處理困難和衝突。 被光照的人無需主的人身臨在。繼續做新人的力量,來自于他所領受的光。耶 穌找到了他,祂假裝剛遇見他,說:「你信人子麽?」「人子」是希伯來語的表達, 就是「人」的意思。「你信人麽......那個使你看見的人,當我把我的泥抹在你的眼上 之時?」他回答說:「主,是誰,好使我去信他呢?」耶穌對他說:「你已看見他 了,和你講話的就是!」這就是成功的人。「主,我信」的意思是:我接受你進入我 的生命。 「信」是一種愛的選擇。我把我的生命與你給我的提議聯結在一起。這是這個 人對他所聽到和看到的話語表示相信的宣告。天主子的啓示,祂邀請他在他的生命中 接受祂,並考慮耶穌所說的:當這個新人出現在舊人面前時,他與人子,即成功的 人,也就是納匝肋人耶穌,有相同的命運。他們若迫害我,也會迫害你。當你效仿這 個成功的人時,你也將受到迫害。 那個瞎子的回答是:「主,我信。」現在,我們有了耶穌所宣布的判决。不是 一個定罪的判决,而是一個救贖的判决。也就是說,祂讓你明白,你應該注意你所做 的選擇。有些和他在一起的法利塞人,一聽了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是瞎子 麽?」 在耶穌與這個被治愈的、被光照的人交談之時,法利塞人的再次出現是極不可 能的。耶穌所對的法利塞人就是我們。耶穌的回答是對我們說的。我們必須問耶穌: 我們也是瞎子嗎?讓我們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爲當時的法利塞人確信自己能看見,但 實際上他們是瞎子。耶穌說,瞎眼不是錯,但說自己能看見,這就成了罪。生來瞎眼 不是我們的錯;這不是罪,但當光來的時候拒絕它,這就是罪。罪,意味著放弃在我 們身上活出真人,即真正的人,放弃成爲天主的子女。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