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星期二
將臨期第三周
耶穌基督是“人子”
致候辭
今日的禮儀讀經,提醒我們注意基督是真人這一事實:祂是人,與我們在各方面都一樣——除了罪,聖保祿闡釋說——又如教父們所強調的,祂是罪人的後裔;而這些罪人,在瑪竇所載的基督族譜中,甚至有特別提及。祂是生自女人的男孩,馬槽中的嬰兒,一個長大成人的孩童,一個走在巴勒斯坦大道小路上的男子,祂會哭泣、忿怒,擁有朋友,具有幽默感,且參與婚宴。的確,祂是百分之百的人,是神取了人形。
集禱經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
祢的聖子來到我們中間,
成為我們中的一位,
一個置身於人群中的平凡人,
純真又平易近人;
然而,祢的人性面孔,
是人之為人的衡量標準。
上主,請使我們以祂為鏡,
照出我們為了自由、
為了無私、可用和忠誠而生的本來面目。
請使我們擺脫自己的自私、懦弱和因襲態度,
好能成為祢原本要我們所作的人,
如同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樣。
創49:2, 8-10
那時,雅各伯叫了他的兒子來,說:「兒子!你們集合靜聽,靜聽你們父親以色列的話:猶大!你將受你兄弟的讚揚;你的手必壓在你仇敵的頸上;你父親的兒子要向你俯首致敬。猶大是隻幼獅;我兒,你獵取食物後上來,屈身伏臥,有如雄獅,又如母獅,誰敢驚動?權杖不離猶大,柄杖不離他腳間,直到那應得權杖者來到,萬民都要歸順他。」
詠72 在他的歲月中,正義必要興盛,到處國泰民安。
瑪1:1-17
耶穌基督是達味的子孫和亞巴辣罕的子孫,以下是祂的族譜:亞巴辣罕生依撒格,依撒格生雅各伯,雅各伯生猶大和他的兄弟們;猶大生培勒茲和則辣黑,他們的母親是塔瑪爾;培勒茲生赫茲龍,赫茲龍生阿蘭,阿蘭生阿米納達布,阿米納達布生納赫雄,納赫雄生撒耳孟;撒耳孟生波哈次,他的母親是辣哈布;波哈次生敖貝得,他的母親是盧德;敖貝得生葉瑟,葉瑟生達味王。達味生撒羅滿,他的母親曾是烏黎雅的妻子;……厄肋阿匝爾生瑪堂,瑪堂生雅各伯,雅各伯生若瑟,若瑟是瑪利亞的丈夫,瑪利亞生耶穌,祂被稱為基督。從亞巴辣罕到達味有十四代,從達味到流徙巴比倫有十四代,從流徙巴比倫到基督出生,也有十四代。
信友禱文
——請為猶太人民祈禱,他們將我們的救主耶穌帶給了我們,願天主降福他們,賜給他們和平;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犯錯的人們祈禱,願他們不自暴自棄,而不斷向天主和鄰人尋求和解;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我們所有人祈禱,願我們的人性不斷成長,逐日肖似基督;我們同聲祈禱。
獻禮經
天主,我們的父,
祢的聖子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
簡單地藉著一塊麵餅和一杯葡萄酒,
把祂自己賜給了我們。
願我們從祂學會,
毫無保留地將自己交付。
不要讓我們屈從於此世的邪惡和災禍,
但使我們敢於偕同耶穌,
為我們的兄弟姊妹負起責任,
並偕同祂,在今日和今後,
為了他人而活,直到永遠。
領聖體後經
仁愛的父,
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
既在很久以前成為我們中的一員,
我們即可堅信,
祂今天仍然是我們中的一員,
在與我們共擔命運,
並與我們一路同行。
因此,請在祢的聖子身上,
接受我們的現狀,
即我們雖然步履蹣跚,
在摸索中艱難而行,
卻滿懷誠意,
並對一個正義與和好的將來充滿希望,
因為基督是我們的主,直到永遠。
降福禮
教父們所喜愛的一個主題是:基督曾成為我們中的一員,一個平凡的人,為使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並為親自向我們表明,作天主的子女所意為何。願天主降福你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反省
瑪竇記載的耶穌族譜並不完整,它是一個「神性族譜」,作用有二:一、《瑪竇福音》的讀者是猶太人,他們熟知默西亞是「達味之子」,因此作者需要在血緣上,體現耶穌基督是「亞巴郎之子」、是「達味之子」;二、三組各十四代的名單中,出現了很多罪人,甚至是極惡之人,並且除瑪利亞之外,還出現了四位女性的名字,這四位女性中,盧德是外邦人,其餘三人皆為罪婦;這又說明兩點:1、耶穌基督救恩的普遍性;2、全能慈愛的天主,是宇宙與歷史的主宰,衪 能改變罪惡的洪流,使之流出清澈的甘泉。
================
將臨期第三周星期二
2024 年 12 月 17 日
耶穌族譜中天主的慈悲
瑪竇福音 1:1-17
瑪竇福音中耶穌的族譜揭示了關於祂的身份和使命的奧妙真理。耶穌是 「達味之子 」和 「亞巴辣罕之子」,實現了猶太人對默西亞的希望,並將祝福延伸至萬國(創12:3)。這個祖系宣告了耶穌的使命超越國界,接受猶太人和外邦人。
瑪竇在這份族譜中特別提到五位婦女: 塔瑪爾、辣哈布、盧德、巴特舍巴和瑪利亞。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男性通常主宰族譜的記錄,因此她們的加入引人注目。每位婦女的故事都涉及不尋常或掙扎,然而她們的勇氣和信德成為天主救恩計畫的一部分。客納罕人塔瑪爾(Tamar)和辣哈布(Rahab)採取了大膽的措施來確保正義。 摩阿布人寡婦盧德是忠誠和信實的典範。巴特舍巴忍受痛苦和背叛,但仍以天主的旨意為中心。瑪利亞,一位年輕的猶太婦女,儘管面臨社會風險,仍謙卑地接受天主的旨意。
這些婦女提醒我們,天主的恩寵會在不完美和意料之外的情況下發揮作用。他們的故事挑戰我們超越對純潔或傳統的嚴格詮釋,並認識到天主有能力透過非常規方式帶來救贖。在當代背景下,這邀請我們在團體和職務中接受包容與慈悲。
在今天的天主教會中,這個族譜呼籲我們反思基督身體內豐富的多樣性。正如教宗方濟各所敦促的,教會必須繼續成為「野外醫院」,歡迎邊緣化群體並提供希望。對我們香港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與弱勢社群站在一起,並相信天主的旨意。
藉著耶穌,歷史得以圓滿,天主的慈悲得以彰顯。願我們像瑪利亞一樣,以開放和信任的態度回應天主的召喚,成為祂向世界祝福的器皿。
「祂的名號常存,永受讚揚……萬邦要因祂而得福」(詠 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