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1週星期四
2025 年1月16日
我能接觸到祂該有多好
致候辭
《致希伯來人書》乃寫給皈依基督宗教的猶太人,他們因為自己的信仰,遭受了諸多痛苦。由於來自猶太人的種種迫害,在皈依的猶太人中,有許多人逃離自己的家鄉巴勒斯坦,而生活在外邦人中間。他們作為“流離失所者”,深感不安與威脅;因此,他們是置身在危險之中,一如他們早先曾在曠野中的祖先一樣,抱怨並與天主爭辯,甚或放棄自己的信仰。在今天,他們被告知:“不要再硬起你們的心腸,而要不斷堅信並聆聽天主。”今天,對於一個處在過渡期的教會、一個動盪不安的教會而言,這些話不也恰如其分嗎?
有位父親的兒子患有嚴重畸形疾病;他十分灰心,無法接納它。但有一天,他說:“如果我能親吻並觸摸我的病軀,就能徹底接納它。”於是,他就那麼做了。耶穌不僅治愈了那個痲瘋病人,更觸摸了他,顯示出祂真愛並徹底接納那人。
集禱經
天主,我們的父,
祢讓聖子耶穌基督
遭受了那些被驅逐者的命運,
背負起所有人的苦難。
願我們變成和祂一樣,
以使我們中間無一人被驅逐,
沒有罪不蒙寬恕,
沒有苦難作為摒棄之因。
請使我們偕同祢的聖子,
以歡迎的言辭和鼓勵的做法,
去鼓舞那遭受鄙視的人;
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希3:7-14
聖神有話說:「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像在叛亂之時,像在曠野中試探的那一天;在那裏,你們的祖宗以考驗試探了我,雖然見了我的作為,共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厭惡了那一世代,說:他們心中時常迷惑,他們不認識我的道路,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決不得進入我的安息。」弟兄們!你們要小心,免得你們中有人起背信的惡心,背離生活的天主;反之,只要還有「今天」在,你們要天天互相勸勉,免得你們有人因罪惡的誘惑而硬了心,因為我們已成了有份於基督的人,只要我們保存著起初懷有的信心,堅定不移,直到最後。
詠95威嚴與尊榮,常在祂的面前,權能與光耀,圍繞祂的聖壇。
谷1:40-45
有一個患痲瘋病的人來找耶穌,跪下求祂說:「如果祢願意,就能潔淨我。」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腸,伸出手來摸摸他,對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
痲瘋病立刻離開了他,他就潔淨了。耶穌嚴肅地警告他,立刻催他離開,對他說:「你要注意,不可把這事告訴任何人!但去找司祭檢驗你,為你的潔淨,獻上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作為證據。」但那人一出去,就開始極力宣講,把這件事傳揚開了,使耶穌再不能公開進城。但即使祂在外面偏僻的地方,人們還是從各地來找祂。
信友禱文
——主,我們與尋求寬恕及和好的人們,一起向祢呼籲;我們與覓得寬恕的人們,一同讚美祢;我們同聲祈禱。
——主,我們與日夜在其孤獨與苦難中哀哭的人,一起向祢呼籲;我們與找到朋友相助的人們,一同讚美祢;我們同聲祈禱。
——主,我們與隱藏其痛苦的人們,一起向祢呼籲;我們與和他人分享並使其振作的人們,一同讚美祢;我們同聲祈禱。
獻禮經
慈悲的父,
我們藉此麵餅和葡萄酒,
記起祢如何從我們的
內疚、恐懼和孤立狀態中
將我們舉起。
請使我們願意和人人分享
祢的喜樂、接納與慈愛,
因為我們的主
曾分享我們的特性,
使自己成為和我們一樣軟弱卑微的人。
領聖體後經
仁愛慈悲的父,
我們在祢聖子的桌邊
學會了臨在於彼此的生活中,
一如祂在此處一直臨在於我們中間一樣,
且懷著考慮周全
和如呼吸新鮮空氣般令人復興的真愛。
因為祂消除我們心腸的頑硬,
使我們願意分享自己的財富和產業,
為彼此互相接受,
並懷著真愛互相接觸;
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降福禮
如果我們能夠徹底接納彼此的現狀,不譴責,不判斷或嫉妒,不輕看任何人,不試圖將彼此塑造成自己的肖像和模樣,我們的團體該多麼幸福啊!願我們藉著全能天主,聖父、聖子、聖神的降福,彼此建樹。
反思
耶穌治好了這位痲瘋病人,卻叮囑他去接受司祭的檢驗,並為了他的潔淨獻上梅瑟規定的祭品。天主的工作需要人的權威來鑒定?是的!但這種需要不是本質的需要,而是紀律的需要。耶穌交待的流程是梅瑟法律的規定,而梅瑟法律是天主定的,謙卑的耶穌自願接受規短的約束,遵守規矩不但不丟人,不但無損於祂的權威,反倒彰顯祂的偉大。耶穌建立了教會,賦予教會宣講、聖化、管理的權力,教會兼具神恩性與制度性,任何領受了恩寵卻拒絕教會權威直接走到耶穌面前者,耶穌必叫他回到教會權下。
==================
常年期第一周星期四
2025 年 1 月 16 日
富有感染力的憐憫:
跟隨基督醫治的觸摸
馬爾谷福音 1:40-45
福音中醫治痲瘋病人的經文讓我們反思耶穌對人類痛苦的回應,並呼籲基督徒效法祂的仁慈。在一個將痲瘋病人視為不潔並驅逐他們視為不可觸摸的社會中,耶穌打破了所有恐懼與偏見的障礙。痲瘋病人謙卑的懇求 —「如果你願意,就能潔淨我」 — 得到了憐憫的回應,這遠遠超越了身體上的醫治。耶穌被深深的憐憫所感動,伸出祂的手觸摸那人,治癒了他,恢復了他的尊嚴和在社區中的地位。
耶穌向痲瘋病人伸出援手,顯示天主的憐憫超越一切限制。祂擁抱人性的破碎,並以祂的完整作為交換。這種互惠的關係反映在每件聖事中,特別是在和好聖事中,基督將我們從罪惡的 「痲瘋病 」中釋放出來,以祂的恩寵使我們的靈魂恢復活力。
這段經文挑戰我們要以同樣無畏的憐憫心來面對苦難和邊緣化。在這個世界上,各種形式的孤立和成見持續存在,我們被呼召成為基督仁愛的工具。幫助他人不僅是一項任務,更是一種神聖的相遇。這需要注視他們的眼睛、觸摸他們的傷口,並給予溫柔、由衷的照顧。
如果邪惡和恐懼有傳染性,那麼善良也同樣有傳染性。透過選擇傳播慈悲憐憫與仁慈,就是參與基督的使命。讓我們撫心自問: 我們是以溫柔的心貼近有需要的人,還是從遠處提供幫助?願我們像耶穌一樣,伸出雙手,觸動人心,讓天主的憐憫流過我們,醫治這個需要幫助的世界。